查看原文
其他

【旧金山FinTech考察见闻】北大黄卓:中国已经走在金融科技应用的世界前沿

2017-09-02 黄卓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编者按

当地时间8月23日-24日,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及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组织的美国金融科技考察团,对旧金山金融科技企业及监管机构展开访问与考察。

此次考察团成员来自监管机构、学界和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SFI学术委员会主席、IDF主任黄益平带队,成员包括CF40秘书长、SFI执行院长、IDF常务副主任王海明,CF40成员、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SFI学术委员、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中国互金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肖翔,SFI理事单位代表、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陆金所副总经理毛进亮、陆金所董事会秘书徐风雷、宜信高级副总裁刘大伟、信而富联合创始人王光宇,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黄卓等人。

在与Prosper、SoFi、Circle、Ripple、Coinbase等领先金融科技企业以及旧金山联储进行深入对话后,考察团成员对于中美两国的金融科技发展都有哪些感受和思考?今天带来的是IDF副主任、IDF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副教授黄卓撰写的旧金山考察见闻,他的最大感受是:中国已经走在了金融科技应用的世界前沿。

中国已经走在金融科技应用的世界前沿

by 黄卓

中国已经走在金融科技应用的世界前沿,这是此次美国金融科技考察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在与美联储旧金山分行研讨会中,其金融科技团队的研究主管Gerald Tsai先生比较了中美两国的“Finlife”。这个词由蚂蚁金服的首席战略官陈龙提出,用来描述金融科技在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中的应用。从他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尽管金融科技的众多商业模式和技术起源于美国,但无论从业务发展的规模和增速,还是服务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的角度来进行比较,中国金融科技业的发展都显示出更大的活力和更加深远的影响力,而美国的金融科技更多的体现在对现有金融体系中的某个局部痛点进行补充式的创新。特别的,他还指出,中国有微信和支付宝这两个超级手机应用,可以整合支付、网购、信用评分、贷款、生活账单、交通出行、餐饮,甚至医院挂号等服务,而在美国几乎每样都需要下载单独的应用。

在分享结束时,Gerry Tsai先生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多少年内,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或者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生活两周,可以用手机完成期间所有的衣食住行支付?答案是五年,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对于这个问题,在场的听众基本上在思考美国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这个转变。中国代表团较为乐观,大多认为五年以内,而美方有不少认为十年或者更长。

互联网移动支付是比较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英国《金融时报》文章表明,2016年中国的互联网移动支付规模接近美国的50倍。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来便捷的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消费和账单,甚至罚款。

2017年上半年,我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支付各种账单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难题,而美国的互联网支付Paypal、Google Pay和Apple Pay都没有起太大的作用,因为很多重要的支付场景都用不了。例如,小学的餐费和学生活动费用,只接受现金或者个人支票。房租和水电气账单接受个人支票和汇票(money order),也接受信用卡付款,但是需要额外3%的手续费。汇票需要到特定商家去购买,个人支票和信用卡虽然可以设置网上自动支付,但是结算存在滞后时间,一旦结算时支票账户余额不足或者信用卡额度不够,将面临商家和银行的双重罚金,多达几十美元。美国居民的支付习惯和十年前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即使在旧金山这个美国金融科技的中心城市,仍然以现金、个人支票和信用卡为主,只有少数年轻人在网购、餐馆和咖啡馆习惯用移动支付。

中美互联网支付发展差异的背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美国长期发展起来的成熟深厚的信用卡体系。美国的信用卡支付无需密码,也能直接进行网上远程购物和付款,给用户带来的便利性还不足以改变用户的支付习惯。

其次,美国的几家信用卡支付巨头,比如VISA、万事达和美国运通垄断了大部分市场,其收费模式使得终端支付用户对费率并不敏感。美国商户平均支付消费金额的2-3%作为刷卡费,远远高于国内银联的刷卡费率。这部分费用会分配给发卡机构,结算银行、支付机构和持卡人返现(约1%)。所以,消费者对刷卡费率并不敏感,而分散的商户面对信用卡支付机构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无法改变当前信用卡主导的支付格局。

作为金融业务的基础设施,支付方式的背后,意味着与终端用户的连接,也是积累用户数据的重要通道,更是发展其他金融科技业务的流量入口。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支付,中国金融科技业在网络借贷、财富管理、金融大数据分析、互联网保险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驱动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了整个金融体系对实体商业经济的服务效率。因此,中美在互联网移动支付方面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两国金融科技业发展阶段的巨大差异。

预告:对于旧金山FinTech考察的调研成果,SFI和IDF将会联合发布考察报告,详细介绍美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监管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CF40微信公众号将持续跟踪报道。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SFI) 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致力于新金融领域和国际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成立于 2011 年 7 月 14 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举办, 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研究院在国内率先提出新金融概念,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逐渐形成了以新金融和国际金融为特色的研究道路。



2015年10月,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等机构发起的“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是北京大学的二级机构,挂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心致力于开展金融科技、普惠金融、金融改革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向社会提供权威的科研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服务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监管。自成立以来,中心研究人员已经独立或联合开发、发布了四个数字金融方面的指数,完成了十几个研究项目,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政策报告。

原创声明

本文系作者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独家供稿,首发于CF40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旧金山FinTech考察相关文章:

黄益平孙国峰姚前领衔“探秘”旧金山金融科技企业

美国金融科技发展到哪步了?这是一次最深入和前沿的调研!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非营利性金融专业智库平台,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与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两大实体型智库系列,分别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与国家开发银行、清华大学、丝路基金、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丝路规划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开双周圆桌会议、金融四十人年会、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百余场闭门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近30项,出版周报、月报、要报、《新金融评论》以及经济、金融类专著共计100余册,受到决策层领导重视和经济金融界人士高度评价。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55 27720 55 15287 0 0 1226 0 0:00:22 0:00:12 0:00:10 328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